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研究:以科学社团的历史演变为视角
作者:张新峰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科学体制化 科学社团 中国科学社 中央研究院 
描述:高潮逐步壮大,建立了大量的科学社团,并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的交流,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综合性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在科学体制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学术交流、进行科学研究,引进奖励机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但由于民间社团的局限,中国科学社在科学体制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体制化程度比较低。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中央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完善了中国科学体制,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就此完成。萌发于清末的科学社团,经过民国初年的发展壮大,不断推动着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进程。从松散的、民间科学社团到综合的官办科学机构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科学社等科学社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洋务实业教育述论
作者:张旭辉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洋务派 实业教育 
描述:面阐述了洋务派实业教育实践:倡办实业教育机构、派遣游学、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对实业人才的重视;最后对洋务实业教育的特点、局限性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客观评价。结论认为洋务实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目标,完成了使命,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洋务派是当时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论晚清洋务派的科学观
作者:张紫涵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洋务派 科学整体结构 科学观 
描述:了晚清洋务派科学观产生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务派的科学观的发展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启蒙、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逐步引进西方技术和应用科学知识以及洋务运动后期在大量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和民用技术,并零星介绍了西方的科学哲学,学习西方科学开始进入到“形而上学”的三个阶段,洋务派的科学观的发展有一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并且一直在所谓的“中体西用”的框架内进行。论文分析了洋务派的科学观的重大意义。从纵向看,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科学思想,成为了日后推动中国社会前行的巨大动力;从横向看,其科学观念融合在其举办的洋务事业实体中,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立足洋务派科学观的不足,从科学整体结构...
明治维新后的和食与日本文化
作者:张红贤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和食 明治维新 西洋料理 日本文化 
描述:张打开国门,吸收西方文化。 首先废除了禁止吃肉的禁令。像横滨等港口城市出现了很多西洋料理店,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政府也开始在外交往来中以西餐招待宾客。普通民众也是积极的吸收外来文化。这也可以说,奠定了今天日本饮食文化的基础。所以今天的日本料理具有了国际性的特点。众所周知,日本人一日三餐多种多样,中华料理,韩国料理等自由选择。而且,方便快捷而价格便宜的料理很受年轻人的青睐。纯正的日本料理价格高,有时就成了有钱人的专利。这样一来,传统的日本料理逐渐被遗忘,可以说对一般百姓来讲就成了奢侈品(金钱和时间)。因此,这个问题开始引起各方的注意。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明治维新后的史料入手,结合今天的饮食现状探讨了日本饮食文化优点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晚清维新派的明治维新观
作者:张锋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晚清维新派的明治维新观
不平等条约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
作者:张雪昆  年份:1997-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不平等条约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描述:不平等条约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
晚清新政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
作者:徐伟红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新政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湖南教育 
描述:流的桥梁,其最大的成果并不是生产出了坚船利炮,而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播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湖南近代教育正是在此时开始萌芽,并为戊戌新政期间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戊戌新政期间,当时湖南无论是主政的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徐仁铸等,还是本籍的士绅欧阳中鹄、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等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并产生出动力,使得湖南新政蓬勃发展,湖南近代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调整施政方针,正是由于中央大规模的改书院为学堂的政令发布,以及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使湖南近代教育取得很大的发展,从而为民国初年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晚清新政和湖南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可以看出,政治经济社会的改革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改革的性质以及改革中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斗争也会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
作者:徐宜国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时期 科技教育 比较 反思 启示 
描述:的当代中国科技教育以启示,正是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论文首先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科技教育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西学东渐”的近代西方外来文化因素和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是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外部条件。而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优秀传统、传统教育的弊端和新式知识阶层的诞生,为洋务科技教育的兴起准备了文化、舆论等社会基础,构成了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内部因素。论文接着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对洋务科技教育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中西异质文化的矛盾逐渐形成的“中体西用”指导思想,把洋务科技教育束缚在“器物”层面,未能达到制度和精神的层次。作为洋务事业内容之一的洋务科技教育,表现出鲜明时代的特征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产生的影响。论文以实践科技教育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教会学校、新式书院和企业等史实,介绍了洋务科技教育的具体开展情况,并从科技实物、译书出版、外国教师和传播媒体等方面介绍了科技教育的资源,从而揭示出洋务科技教育的历史概貌。论文从科技教育指导思想、科技教育主体、科技教育内容和科技教育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把洋务科技教育与处同一历史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科技教育进行了比较,着重于两者之间差异。有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大体相同的过程和内容的洋务科技教育和明治维新科技教育,最终结果不同,值得深思。最后,论文对洋务科技教育给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从洋务科技教育的思想、科学的内在价值、办学规模和质量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得出对在当代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科技教育的启示。
历史比较教学法在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以明治维新为例
作者:徐小燕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 综合探究课 比较教学法 合作学习 
描述:。与旧教材编排相比,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属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却有成有败。为什么地域相同,国情相似,但结果却有所不同?这就是值得探究的地方。 有关三国改革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如何让学生有效地从烦杂的历史知识中找出相似知识的本质规律。我们在教学中适宜采用的方法就是历史比较教学法。在明治维新综合探究课中,如果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及其影响。如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在本文中,笔者通过选择短小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通过设问激起学生探究的悬念、精心选择相关的史料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探究课中,老师还要注意克服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平平淡淡的缺陷,主导好探究课的评价,以期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对洋务运动的一种重新评价
作者:徐晨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盛宣怀 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 现代化 
描述:革。这场改革的特点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而这也正是迄今中国在思想、制度和器物层面上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历史发展的特有路径中,国人自身对洋务运动的研究与评价存在难以调适的认识张力。尤其是对“用机器兴实业”的典型即盛宣怀及其所实践的官督商办模式存在观点上的分歧。其原因在于,盛宣怀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洋务运动关键人物,他不仅以施行“官督商办”而饱受争议,同时广泛参与了晚清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活动。虽然他具有完整且初步的国家近代化(师西洋之新法实现中国富强)思想,并先后首创多个新式工商企业,主张通过经济改革实现国家富强,但同时也由于坚定地主张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被质疑。通过现代化视角的审视以及将盛宣怀视作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论文以还原历史和回归具体问题情境的方式认为盛宣怀及官督商办模式显现出洋务运动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转变中,国家居于核心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不可对传统政治及其中体西用思想作单纯的否定;另一方面,经济基础是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最终动力源泉,在充满自发性活力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层面的调适上,中国近代化思想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局限和社会基础,官商之间或者说政企之间难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现代化推动机制,甚至有走入误区的危险。论文通过对盛宣怀近代化思想和官督商办模式的研究,挖掘了以前较少受到关注的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将其置于洋务运动的宏观时代格局之下,进而从新的研究思路基于中国政治思想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展开思考,深入研究洋务运动的得失,特别是从生产方式近代化和国家社会关系构建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新的评价。同时还以史为镜,重点分析了官督商办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所引发的思想表现、深刻影响以及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政府权力的功能和职责,以此来揭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在中国思想语境下的现实意义,呈现出中国近代化思想变迁发展的一个侧面真实的面貌。